焦慮的根源
成為職業規劃師以來,接手過很多職場焦慮人士的咨詢個案,相比其他咨詢者,他們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:想法特別多,但從來不敢付諸探索。
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,每個人內心都至少預備著兩套以上改變現狀的方案,甚至會把每個方案的細節都推敲得嚴絲合縫,盡管如此,他們還是不敢向前邁出那一步——內心的焦慮阻礙著他們的行動。
焦慮來自他們所處的環境、內心的感受、以及對不可控元素的擔憂。從一個老故事走向一個新故事,事情必然會發生劇烈的變化。這種變化可能是積極的,也有可能是消極的。他們不能控制轉變的元素,不能確定新環境的優劣,不敢承擔推進轉變后的責任和規則,所以寧愿把這種推進權交給別人,從而回避轉變失敗后可能帶來的愧疚和遺憾。
接待過一名在安保行業呆了六年之久的保安小哥。
咨詢進程中,我發現他除了明顯的職業倦怠,更多的是對自我性格特征的思考以及對工作價值認同的訴求。他越來越覺得“保安這份職業不適合自己,與自己訴求不符”。他的理想職業是城市規劃師、園藝設計師等有一定技術門檻又兼備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工作。他不僅把自己的性格特征分析得很透徹,還把如何成為規劃師或設計師的發展路子想的很清楚,事實上,從他自身實際情況來看,他也確實具了備實現職業轉變的能力,可他并沒有那么做。
他十分焦慮。
他害怕從熟悉的工作環境中“出逃”,進入一個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領域,那意味著他將要面對全新的人際關系、工作邏輯和生活節奏,這對他長達六年的安保職業生涯是一種徹底性的顛覆。他害怕承受這種內外生涯的劇烈震蕩。
一方面,他早已倦怠了崗亭內周而復始的安保工作;另一方面,他又拒絕工作和人際環境的轉變所造成的巨大差異。一來二去,內心的撕裂感愈盛,焦慮隨之產生。
知乎上有一個關注度很高的問題:“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,變成行動上的巨人?”
得票數最高的答主發明了一種“成就商店法”。簡單來說,就是建立三個“庫”:成就庫、成就賬單和欲望庫。
把想做的事寫入成就庫,盡可能細化目標,并為每一項小目標賦值,每完成一項,可以獲得相應的成就值。在成就賬單中,記錄成就值的增加及當前成就值,成就值就是成就商店里的貨幣。在欲望庫里,把自己的每個欲望標上價格,具體價格由欲望的成本而定。完成一定的成就,取得相應的成就值,然后利用成就值實現不同的欲望。通過一種及時反饋獎勵機制來督促自己行動,從而“變成行動上的巨人”。
事實上,這樣的方法用在一些日常事務性的工作上,的確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,但在很多大的人生決斷問題上,這樣的反饋獎勵機制就很難奏效了。
在職場上,我們常常面臨諸如職業選擇、跳槽、轉型、跨行等一系列職場決策問題,很多人在這些問題上猶豫、踟躕、焦慮,難以決斷。如何克服內心的這些消極感受,大膽跨出心中的那道檻,成了解除內心焦慮的關鍵。
在這里為大家推薦另外兩種解除內心焦慮的方法:聚焦解決法和切斷后路法。
聚焦解決法
前面我們說過,引發一個人焦慮的根源在于他內心的感受、外部的環境以及對不可控元素的擔憂。聚焦解決法就是圍繞使你焦慮的某一點進行單點擊破。在眾多誘發你焦慮的因素中,必有一個居于首要位置,系主要矛盾,這正是需要你集中精力解決的一點。
比如你打算到一個遙遠但很有魅力的城市開始新的工作,你最大的擔心是能不能適應那里的生活環境,風土人情。當你明確了這一點是自己最大的隱憂時,事情就容易得多了。你可以抽出幾天時間到當地進行考察,權當外出旅游,以一個旅行者的眼光,設身處地感受那里的一切。我相信,當你踏上那座城市的土地,走過市中心的幾個街頭,和大排檔的小商小販簡單交流幾句,你便會對它形成一個很鮮明的印象。待你回到常居地,回想起在那座城市的經歷,當初心中對它的焦慮就會減弱幾分。
對于其他引起你內心焦慮的因素,同樣可以采取這種試錯的辦法,逐個擊破。你害怕不能承受換新工作后的心理落差,就從原單位休幾天假去探索一個全新領域的工作;你擔心轉行后的工作反不如原來得心應手,就提前到這個行業進行大膽試錯,大不了干回本行。事實上,阻礙你行動的從來不是感覺,而是現實。
切斷后路法
相比前一種方法,切斷后路法來得更加簡單粗暴,往往也更能收獲奇效。
破釜沉舟的意義,正在于逼迫自己至一個無路可退的境地,然后另出機杼,置之死地而后生。在你全方面思考了轉變后的利弊得失,并且已做好了最壞打算的時候,就放手去做吧,怕什么斷炊斷飲、顛沛流離,舉世疏狂誰似我,平生進退如飆風。
別讓內心焦慮阻礙你上進的腳步。學蛙泳,教學視頻看遍,岸上練一年,姿勢比太極拳還標準,不敢下水,還是沒開始。什么時候進了淺水區,感受下浮力,鉆下水看看,撲騰幾下,試了錯,之后的計劃才有意義。
以上,共勉。
摘自向陽職業規劃微信公眾號文章。